联合国图片/Loey Felipe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格兰迪向安理会成员做通报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格兰迪周一在向安理会做情况通报时表示,当今世界正面临战火与危机的双重肆虐。他代表全球1.23亿流离失所者发出请求,恳请安理会履行自己预防和制止战争的使命。
格兰迪表示,曾经备受尊崇的国际人道法准则——保护平民、维护人道工作者的中立性、允许最基本的援助送达被围困民众——如今被轻易抛弃,就像在追求霸权过程中被摧毁的千万生命遭到漠视。
他说,正如方济各教皇所言:"每一场战争不仅是政治的失败,更是可耻的投降。"令人痛惜的是,这位智者已然离世,但他的箴言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具现实意义。
格兰迪指出,预防和制止战争是其义不容辞的首要职责。然而这一机构却长期未能恪尽职守。他表示,1.23亿流离失所者首当其冲成为战争的牺牲品,更是冲突与迫害最触目惊心的表现。
展开剩余74%苏丹冲突两周年 三分之一民众流离失所
格兰迪表示,自苏丹两年前爆发冲突以来,该国三分之一人口被迫流离失所。他们因种种难以名状的暴行而背井离乡:无差别暴力、瘟疫肆虐、饥荒蔓延、性暴行猖獗、洪涝与干旱叠加。
本月早些时候,格兰迪亲临乍得与苏丹边境。那些刚从战火中的法希尔和扎姆扎姆营地逃出的妇女儿童告诉格兰迪,最令他们绝望的不仅是所见暴行,更是针对性的暴力威胁。在那里,人道救援不仅面临该国其他地区同样的安全与后勤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官僚体系繁冗、政治环境恶劣的地方 。
格兰迪警告说旗开网,这场冲突的影响已远超苏丹国境,尤其波及收容逾300万苏丹难民的国家——从埃及、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直至中非共和国。
受影响最大的是乍得和南苏丹,除难民潮外还面临自身严峻挑战,尽管人道主义资金严重短缺,却始终维持边境开放。——最新区域难民援助计划目前的资金到位率仅为11%。
格兰迪说:“难民接收国正在作出正确抉择,他们履行着自己的责任;我们人道工作者坚守一线,尽着我们的责任。”
他强调,安理会在此刻必须以更大决心、更团结的姿态,履行其责任。
乌克兰:构建持久安全的回归机制
格兰迪表示,他在今年一月对基辅和苏梅进行了访问——这两座城市最近几天又遭受了毁灭性袭击。他亲眼目睹这场战争持续给乌克兰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特别是那些最脆弱的群体,而他们展现的坚韧精神令人敬佩。
难民署正与乌克兰政府及当地民间组织紧密合作,竭力缓解民众苦难,为他们恢复生活常态,不放弃心中怀有的希望。
他说:“至关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持续规划他们最终重返家园的事宜。但若无法保障安全无虞,他们绝不会返回。安全与自主生计,二者都必须具有持久性。”
缅甸危机中的三重困境
格兰迪表示,缅甸国防军与各武装组织间的冲突已造成全国及周边地区的深重苦难和大规模流离失所,而一个月前发生的强烈地震更使局势雪上加霜。
他感谢孟加拉国及其人民多年来为罗兴亚难民提供庇护。但这些难民在难民营中艰难度日,没有工作机会,丧失自主权,完全依赖日益不稳定的人道主义援助。
他指出,为创造难民返乡的基本条件,与各方开展对话是关键的第一步。唯有如此,包括难民署在内的人道机构才能安全、自由地重返当地,重启亟需的人道救援工作。这将为后续讨论罗兴亚难民最终返乡问题奠定基础。
他特别强调:返乡必须遵循自愿、安全、有尊严的原则。
格兰迪敦促安理会持续大力关注缅甸局势,包括罗兴亚人的困境。他期待今年九月在纽约举行的相关会议能够推动问题的解决。
叙利亚:曙光初现与重建之路
格兰迪表示,上周五,叙利亚新国旗在联合国冉冉升起,这对全体叙利亚人民而言是有力的象征。
他表示,数十年来第一次,希望的曙光初现,对数百万至今仍流离失所的叙利亚人(其中450万在邻国沦为难民)亦是如此。
他强调,他们的去留——是留在叙利亚,抑或不幸再度迁徙——取决于安理会是否愿意承担风险。放宽制裁、切实支持早期重建、激励私营部门等各方投资:简言之,就是要为叙利亚人民重建家园创造基本条件,让他们能获得有尊严生活的基本要素——安全、水源、电力、教育和经济机会。
格兰迪强调,要保障叙利亚返乡者的安全并降低其风险旗开网,安理会成员国必须同步承担政治经济双重风险。更需确保人道主义援助的持续性与充足性, 而当前资金规模却在急剧下降。
发布于:河北省易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